2006-03-13
86亿美元的亏损!2005年对于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美国通用汽车来说实在是太糟糕了。通用汽车的困境是全球汽车市场不景气的一个体现,去年全球汽车产量达到6400多万辆,可大约有30%的车没有卖出去。曾经辉煌一时的汽车产业是否正在步入夕阳产业?
全球汽车市场表现不佳
去年年底,国外一家报纸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2005年:老牌跨国汽车制造商挣扎在生死边缘》。这主要说的是美国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这两家全球汽车业巨头去年的日子都不好过。通用汽车自不必说,福特汽车去年在北美地区亏损达16亿美元,虽然总体赢利20亿美元,但比上一年的35亿美元少了许多。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也刚刚公布了2005年的业绩,其中国业务首次出现年度亏损,北美业务则连续出现第三年的亏损。
2005年,美国的新车销量约1700万辆,只比上年增长了8万辆。欧洲是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统计,2005年欧洲车市表现萎靡不振,全年新车销量为1520万辆,比上年下滑0.7%;日本是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2005年的新车销量是585万辆,与上年基本持平。
国外有评论认为,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美国汽车工业进入严冬,可能是全球汽车产业进入夕阳产业的先兆。
汽车产业进入新一轮调整
大多专家认为,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全球汽车产业正在进入新一轮调整。
一些竞争力弱的汽车企业已经关门大吉,英国百年老店罗孚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曾经创造了福特流水线生产的美国汽车工业,在日韩汽车巨头的进攻下,节节败退,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美国几大汽车巨头陷入窘境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美国劳动力成本过高,导致汽车价格居高不下。其次,在高昂的油价冲击下,美国汽车厂生产的大排量、油耗高的车型明显不如以前好销。而全球汽车市场潜力的空间正在不断缩小也是美国汽车制造厂商不景气的一个大背景。
在这次大调整中,韩国和日本汽车的表现较为出色。油耗较低的日本、韩国汽车在全世界大行其道。2005年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从前年的30.5%升至32.2%,韩国汽车的市场份额也从2004年的4.1%升至4.3%。虽然美国通用汽车仍然占据全球汽车销量冠军的宝座,但许多人预计日本丰田汽车将在2006年超过通用汽车。
中国汽车企业应该居安思危
中国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新兴汽车市场。过去5年,中国的新车年销量翻了一番,汽车保有量也增加了一倍。中国汽车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规模小、过于分散以及创新能力差等问题。
全国汽车的年产量,尚不如通用、福特、丰田一家跨国汽车集团的年产量。2005年通用的全球产量超过900万,福特和丰田都超过800万。日本2005年的汽车产量达到1000多万,接近一半出口,而中国570万产量,只有17万出口。570万辆产量,分布在145家整车生产企业,最高的接近百万,最少的只有数百辆。
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汽车化水平还很低,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24辆,远低于全世界平均千人120辆的水平。就绝对数量来说,截至2005年底,全国的汽车保有量只有3157万辆,远低于日本的7400多万辆,而中国的人口和领土面积分别是日本的十几倍和几十倍。
业界把中国看成是全世界最大的潜在汽车市场,随着中国老百姓收入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有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普通人的家庭。
近几年,在全球汽车产销增长很慢的情况下,中国的汽车产销连续几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对全球汽车市场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预计这一增长势头还会持续下去,但专家预计,中国汽车市场达到饱和的速度会大大加快。据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的数据,如果中国达到美国目前的水平,即每4人拥有3部汽车,那么它要准备2900万公顷土地来修路,这相当于中国现在的稻田总面积。每天要消耗9900万桶石油,比目前全球的石油日产量还要多。
虽然中国的汽车化水平还很低,但交通问题、石油危机、环境污染三大瓶颈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制约已经非常明显。交通拥堵是中国许多大城市挥之不去的梦魇;汽油零售价从前几年的两元左右一升涨到现在的4元多一升,而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汽车尾气成为许多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专家们警告说,要是不能很好地攻克三大瓶颈,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很快就会面临巨大困难。
目前,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没有强大的汽车工业,就没有中国经济的腾飞。发达的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的7个国家中,除了中国,其他6国都拥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工业”或者在汽车工业技术上具有领先地位。然而,如果没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就不可能实现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汽车产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创新帮助汽车产业摆脱困境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永和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全球汽车就出现过产能严重过剩的现象,国际上首次出现了“汽车工业进入夕阳产业”的说法。
为了摆脱困境,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汽车产业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形成了少数跨国汽车巨头的寡头竞争。通过重组,汽车零部件采购成本、制造成本和营销成本都得以大幅度降低。
重组后的世界汽车工业集中度大大提高,研发投入相对集中。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汽车巨头都在调整战略,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汽车的科技含量,以期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联合国发布的《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2003年研发开支超过5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有6家,其中4家是汽车公司,依次是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丰田和通用。而许多国家全年的研发投入还不到50亿美元。2002年,福特汽车的研发开支为72亿美元,戴姆勒—克莱斯勒59亿美元,通用54亿美元,丰田46亿美元。
巨额研发投入大幅度提高了汽车的科技含量,同时降低了燃油消耗和空气污染,也在部分程度缓解了三大瓶颈的制约使绿色汽车消费成为可能。
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许国祯对记者说,汽车产业正在转型为高科技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的大量应用可能让汽车产业脱胎换骨。稀土合金、铝镁合金等新材料的使用不但减轻了汽车的重量,还加强了车身的牢固度。电子导航、自动化控制等最尖端的电子技术也被应用到汽车上。
为了实现动力创新,在国际市场上打得你死我活的跨国汽车巨头,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积极进行“技术联合”。
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一直在进行燃料电池车等先进技术的共同研究。去年9月份,通用决定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宝马等公司进行合作开发,并将于2007年推出具有混合动力系统的多功能车;德国大众与保时捷也决定共同开发混合动力车。宝马与法国一家集团合作,研发、生产“迷你型”的小排量发动机。
黄永和认为,汽车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工具。通过调整转型、开发创新,汽车产业一定能够成功突破三大瓶颈,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不至于成为夕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