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0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中国电动汽车发展里程碑式的一年。”中国设计和制造的电动汽车纷纷走出实验室,走出工厂车间,走上公路和街道,走上产业化发展轨道,还走进了国际市场。
如今,已有近200辆电动汽车正在各地进行试验运行。北京理工科凌公司批量生产的近40辆纯电动城市客车已经投入公交和旅游商业化运营,200辆后续订单正在洽谈;东风汽车公司小批量生产的20辆混合动力客车被订购一空;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去年5月首批6辆纯电动轿车出口美国,8月又签订100辆商务出口合同,进入稳定量产阶段……
和国外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技术领域全方位突破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已经到了产业化的门口。”国家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总体组成员、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许倞告诉记者。之所以能够迈出产业化的关键一步,前提是技术领域的全方位突破,形成了我国独特的电动汽车技术创新体系。
我国电动汽车研究起步的时候,发达国家已经在这个领域探索了很多年。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电动汽车无污染,噪声低,能源效率高,是国际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工业的钥匙。”作为后来者,我们能赶超发达国家吗?在经过了详细论证之后,专家们得出结论:“我们和国外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为,电动汽车特别是代表新一代汽车水平的燃料电池汽车目前仍然处于产业化初期准备阶段,尚未形成新的工业体系,我国与国外在技术水平与产业化方面的差距相对较小,有可能在这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有了这种判断,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大胆地换了一种思维”:以电动汽车为突破口发展我国的新型汽车工业,力争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要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就不能走老路,要坚定不移地自主创新。”
“十五”期间,国家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选择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为主攻方向,组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官、产、学、研四位一体的方式联合攻关,专项于2001年9月正式启动,国家拨了8.8亿元专项经费。
研发布局“三纵三横”申请520项国内外专利
专项确定了“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三种车型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同时,根据汽车研发和产业化规律,整车研发以整车牵头,关键零部件紧密配合;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同步研究,基础设施协调发展。
经过4年努力,我国电动汽车整车水平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取得重要进展,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混合动力汽车实现载客运行,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纯电动汽车开始批量生产,进入道路运营并开始出口。同时,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取得重大突破,进入世界前列;大功率车用动力蓄电池性能显著提高,形成产业基础;驱动电机技术性能先进,与整车集成化程度逐步加强;车辆电控技术异军突起,电动化汽车底盘发展迅速,带动了传统汽车的技术进步。
在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研发中,申请了520项国内外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20项,逐步建立起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逐步实现与传统汽车的技术对接,初步形成电动汽车产业链,促进了汽车零部件工业产业升级。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以及测试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在技术上实现了由“氢气—氧气”到“氢气—空气”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突破,已能组装全自动运行的百千瓦级燃料电池发动机,在自动控制以及可靠性、效率、过载能力、响应特性、体积、重量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引领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电动汽车开始走进百姓生活
在技术不断突破的同时,电动汽车开始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目前,在北京,在武汉,在天津,在株洲,在威海……普通的市民已经能够乘坐电动汽车上下班了。”记者在北京121路公交车总站看到,14辆崭新的电动公交车整齐停放,按照顺序等候出站。司机说,电动公交车启动时轻缓而平稳、行驶过程中噪音低,车内也没有任何汽油味。一位晕车的乘客高兴地说:“坐上电动公交车,我没有晕车的感觉了。”
电动汽车得到很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上海市把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未来汽车支柱产业列入“科教兴市”主战略重点扶持;北京市为了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在未来的两年内,将组建一支拥有1000辆电动公交车的特殊奥运车队;湖北省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发展,武汉市有93辆电动汽车目前行驶在旅游点、步行区和居民小区,至今运送人员193万人次,运营长度118万公里……
短短4年时间,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成就鼓舞人心,这证明了自主创新的巨大潜力。许倞说:“中国虽然不是一个汽车强国,却拥有巨大的市场,只要我们坚持走清洁汽车的发展道路,就能通过电动汽车的研发引领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