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1
长期以来令中国汗颜的汽车工业,正在发生历史性转折。
中国汽车出口第一次历史性的从数量上超过进口。统计显示,今年1~8月,我国汽车工业共出口整车10万辆,同比增速148%;与此同时,我国进口汽车增速则呈负增长态势,1~9月我国仅进口整车9.4万辆。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汽车生产大国。1~9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20万辆和414万辆,全年增速预计为10%;一向为国人诟病的国内汽车业高利润率,目前已与制造水平旗鼓相当,全行业重点企业集团的销售利润率已从去年的6.63%,降至今年的3.72%。
而这样的实绩,是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能源原材料持续涨价背景下实现的。
汽车出口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持续发展,成为今年我国汽车工业的最大亮点,“让汽车工业走出国门”这一业界多年的梦想,在2005年终于曙光初现。
汽车大量进口是业界多年心痛
国内用车需求大量依赖进口,一直是中国汽车业界多年的心头之痛。
在实现大规模出口之前,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国际市场经过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自上世纪5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诞生后,中国汽车工业生产的卡车就开始出口,其后不绝如缕,到上世纪90年代为止出口量高的时候达到1万多辆,低的时候为几百辆。主要出口方向为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有些汽车是作为援助项目甚至军援出口的。
尽管中国汽车工业出口一直持续,但由于旧的体制束缚、产业实力弱、产品水平低及企业缺乏出口积极性等原因,中国汽车工业的出口一直没能占有比较稳固的市场。产品在国际舞台上亦名气不佳。且由于出口多属政府行为,因而对产品的售后服务也难以跟上。
与少量出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大量进口汽车。从卡车、轿车到汽车零部件。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汽车进口更呈爆发性增长。其中1985、1986年进口的汽车曾多达40余万辆,用去外汇约49亿美元。汽车进口不仅成为引人注目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成为重大政治问题。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曾经批示,对进口汽车要“横刀立马,斩尽杀绝。”然而中国汽车工业的实力,使这一气魄甚大的想法成为泡影。大量的汽车进口,使我国汽车工业至今仍存在很大贸易逆差。大量的进口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工业难以抹去的心头之痛。
中国人来了 ,2005年的历史转折
中国汽车出口的高速增长始于加入WTO之后。
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累计出口汽车13万辆,同比增长190%,与2003年相比增幅提高了94%。其中,轿车出口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累计出口0.93万辆,同比增幅达到227%。在此较高增幅基础上,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出口继续高速增长,1~8月汽车及零部件68亿美元,同比增长37%;其中整车出口10万辆,金额9亿美元,分别增长148%和172%。
载货车是中国汽车工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2005年1~8月共出口6.28万辆,金额为4.1亿美元,分别增长了132.2%和206.9%。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轿车出口也有了大幅度增长。1~8月轿车出口1.59万辆,增长率为176%。
中国汽车工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旅行小客车、大中型客车、特种车分别出口了6362辆、3948辆、2692辆,分别增长了189.7%、35.5%、132.3%。
与汽车产品大量出口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5年中国汽车进口呈现负增长,今年1~9月进口车呈现负增长。去年同期进口汽车为10.7万辆,今年则为9.4万辆。
到8月为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出口前十名为一汽集团公司、哈飞汽车公司、福田汽车公司、奇瑞汽车公司、长安汽车公司、长城汽车公司、江淮汽车公司、吉利汽车公司、江铃汽车公司、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汽车工业出口的主要地区是:非洲、中东、中亚、东南亚、拉丁美洲。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产的700辆陆风汽车已经进入了欧洲市场。
2005年,中国人来了。中国汽车工业终于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足迹。
出口增长缘何如此迅猛
首先,与全国IT业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形成鲜明对照,中国汽车工业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一般贸易达到63.2%。其中整车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金额占84.7%。一般贸易占比重较大,反映了中国汽车工业出口是建立在自身实力增长基础上的,对国内产业链条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由于汽车工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实力,因此汽车工业出口实现的跃进,反映了中国由一个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历史进程。
其次,我国汽车企业的整车出口是成批量的出口,而不是一次性的少量出口。目前客车、载货车甚至轿车的出口批量都已超过千辆,且不仅对外出口产品,而且开始输出资本与技术。例如,奇瑞公司、一汽集团公司等在外国已经建立了汽车生产组装厂。
这表明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出口绝不是像上世纪那样简单的、零打碎敲的一次性出口,而是随着实力的增加,有着长远战略目标的行为,这也就难怪今年我国汽车工业出口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第三,我国主要汽车出口企业均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合资企业整车出口只有广州本田。这表明只有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跨国公司固然可以在一定时间,一定领域加速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但中国汽车工业要自立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绝不能把希望寄托于跨国公司。
第四,中国汽车工业的零部件出口企业主要由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构成,汽车零部件出口也以发达国家市场为主。这反映了国际汽车工业的产业分工,同时也反映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使中国汽车工业在相当程度上挂在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条上,对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工业起了促进作用,反映出中国汽车工业在对外开放中获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对国内产业、企业的扶植、维护与对外资的开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第五,中国汽车工业走向国际市场具有战略意义。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能源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国内汽车产品只有能以较高利润出口,才能承受高额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中国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环境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近,这对于明年中国汽车工业迎接最后落实中国加入WTO的有关承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中国汽车工业迎接有关的冲击已经没有太大问题。
最后,由于中国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在某些领域(例如,客车、载货车以及某些汽车零部件)已经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可以实现稳定的出口。
但是也要看到,中国汽车工业的出口仍然只是在产品的低端,在国际汽车市场中所占比重仍然很低。2005年只是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世界汽车市场的起点,后面的路仍漫长而艰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资料:
仍需政策促进
首先,政府要对汽车工业的产品出口及时地制定有关鼓励政策。汽车产品出口,对于中国工业发展及对外贸易发展都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标志性工作。因此政府有关部门一定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要像鼓励高技术产品出口那样,对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其次,由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大规模出口逐步实现,中国工业从产业层次上已经开始与发达国家的主要支柱产业进行竞争。与纺织工业不同,汽车工业仍然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实现人口就业的主要产业。因此必然会引起发达国家的高度警惕,也必然会面临种种的贸易保护措施(例如,通过技术标准筑起贸易壁垒等)。政府在打破贸易壁垒方面要对企业予以指导和帮助。
再其次,要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鼓励汽车工业企业在出口时进行市场与价格的协调,防止出现短期内过度集中于某个国家的出口,也要防止企业相互压价。
最后,政府及中介组织要针对企业出口中遇到的比较集中的技术、商务问题,组织攻关与培训,提供信息与咨询。尤其是要加大对企业自主开放能力形成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