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8
任何一个变革都是痛苦的,但是长痛不如短痛,这是铁定的发展规律。
“我们与跨国公司合资了20年,20年过去了,所有的合资厂都没有开发出一个中国的品牌出来,但90%以上的市场却让出去了,市场换技术,换来什么样的技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我们该是鼓励发展拥有自主品牌汽车的时候了。”
11月8日,浙江台州国际会展中心,中国(浙江)汽车自主品牌高层论坛的主会场群情激奋,一场关于中国该是大力发展自主品牌的呼声把论坛气氛推向了最高点。
“当初,提出以市场换技术目的是什么?我们中国对外方让出市场,通过合资消化吸收换来的技术,最后开发出中国有自主品牌的先进的东西,但现在,压力却很大。” 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关注汽车工业的老专家金履忠先生对cien记者坦言,“情况必须改变,因这是一场牵动国家利益的变革。”
“市场换技术”之患
据统计,2004年,中国汽车产量504万辆,十五的前四年增长速度是25%,汽车工业的增长值已经到了2500多亿,其中私人的汽车拥有量已经达到了55%,每千人的拥有量24辆,国际平均标准是103辆,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到世界主要生产汽车的国家和消费国。
但如同硬币的两面性,外方的直接入,一方面极大推动技术,人才先天不足的中国汽车产业,另一方面将本土制造商逼向新的困境。
“换来的技术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并不包括产品开发方面的技术,只是制造、加工,所以合资20年,所有的合资厂都没有开发出一个中国的品牌出来,一点不奇怪”,尽管中国的汽车产业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金履忠对此却表示出了担心, “比如企业产品质量的认证和鉴定,工厂的设计和委托,协作配套的选定,产品的改型和设计费用,进口散件的数量和价值,进口设备的选定和价值等等都是外方说了算”。
更重要的是,合资企业虽攫取了暴力,但大头却被外方拿走。
“根据美国高胜公司报告,德国大众2003年在全球的产量是500万辆,在中国,南北大众加起来70万辆,占全球产量14%,可是德国大众的利润80%是中国去的,通用公司总裁曾戏言,中国得到了GDP,我们德国了利润,话虽尖锐、但很深刻。”金履忠说。
汽车工业是支柱产业,能够带动许多相关的产业,钢铁电子等等,成为拉动今天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但是合资的汽车工业很难起到这个作用。
“最典型的北京和现代合资,第一步把北京汽车厂原有的全部扔在一边,原来的工厂设备一台没有保留,又从韩国引进,我们原来的设备有些落后是可能的,但也不至于一台都不能用,一台索纳塔,中国装上去的轮子,剩下全部是韩国进口的,我们汽车工业怎么能够带动其他的产业?今天我问了吉利的董事长李书福同志,你们吉利的汽车零配件有多大的比重是我们民族企业提供的?他说,我们有80%是民族工业提供的,只有20%是引进的,这就是区别,中国汽车工业第一个弊端就是自主产业,但是合资的汽车工业很难起自主产业的作用。”金履忠举例说。
“十一五”机遇
在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书林看来,国家制定《十一五汽车发展规划》,将为解决中国自主品牌难题提供契机。
“国家发改委计划在今年末或者明年初对《规划》基本定稿,并将给全行业发布原则性的规划。” 张书林将此称之为“三大问题:即提高企业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积极发展节能和新能源的产品;加快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
张书林表示,在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国家有关部门可能要花比较大的力气支持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不排除国家要安排一部分资金投入到这些企业当中来支持发展。大型汽车企业集团,通过十一五的发展必须要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平台产品研发能力、整车开发能力,重点是平台开发,包括整车的发动机。
“一个骨干企业,最起码也要具备车身的能力和动力底盘的匹配能力”。他说。
“我们的汽车为什么现在提出要自主发展?要发展自主品牌?不是说以前就没有想到,在过去产业政策的目标一直都是提倡自主发展、自主开发,不是现在才开始提出的,过去我们的基础条件太差,我们有必要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过程。”
对此,金履忠也表达了相同看法:我们的汽车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航向,并且开始取得积极的效果,过去,跨国公司占领了汽车工业,控制了合资企业,外国品牌占领了轿车市场90%以上,到今年8月份为止,自主品牌已经占到全国市场的21%以上,中国号召的创新已经初步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如果把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里程碑的话,我认为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自主创新应该成为国家战略,第二个里程碑,同时也清楚地说明,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到了应当下决心改变的时候了。
“但改革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问题将越来越严重,这一点应向吉利和奇瑞学习。” 金履忠对记者表示。
浙商先行
“我们很贫穷,但是有志气,我们很弱小,但是有锐气”这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此次论坛上最精典的对白,实际上,这也是中国拥有自主品牌汽车生产企业最真实的生存写照。
“汽车工业是我们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的产业,尤其是有自主品牌取得的发展得到了全国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在改革开放之政策的激励下,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台州制造业得到了迅速的壮大和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已经发展成为台州的第一大主导行业,受到了国内外汽车界的广泛关注,台州已经走出了一条依托自主品牌的发展的路子” 台州市常务副市长元茂荣表示。
现在,台州已是我国最集中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台州玉环县更是有着“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之美誉。而且随着吉利、吉奥、彪马、中能等民营整车企业的不断崛起和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汽车工业正成为“台州制造”中最响亮的品牌。至2004年,全市已有5家整车生产企业,拥有汽摩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近3000家,完成工业产值310多亿元。
实际上,不仅是台州,整个浙江都在走出一条依托自主品牌的发展的路子,因为,“浙江的零部件拼起来能够组装半部汽车”。
根据浙江省的规则,到2010年,浙江汽车行业要形成2至3家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大集团,10家左右有专业化生产优势的“小巨人”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一批在国外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但元茂荣也坦言,在努力培育发展自主品牌汽车的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品牌汽车的双重压力。
对此,台州市经济委员会主任张锐敏也对记者表示,中国的汽车工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主要部分,发展与壮大,正在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但要使这个龙头健康发展与壮大,必须争取客观规律,走自主放心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