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28
上汽的战略布局版图是以东部上海为中心四方出击,南至广西、西至重庆、北至辽宁和山东。“十一五”期间,上汽产能将达到200万辆,世界排名做到6位以后,10位以内。
近日,上海汽车股改方案获得通过的消息铺天盖地,但记者却注意到另外一条不甚引人注目的公告:上海汽车在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形成决议,准备在零部件项目上投资近10亿元,其中包括合资1934万元组建柳州上汽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以及投资8.98亿元用于上海汽车齿轮总厂GF-6自动变速器核心部件技改项目。
变速器是汽车零部件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这两个项目的启动意味着上海汽车的母公司上汽集团零部件布局逐渐丰满。上汽的触角从乘用车延伸到商用车、零部件,从上海延伸到东南西北各个区域。这个中国汽车业未来的巨无霸,终极目标指向哪里?
零部件布局浮出水面
10月24日,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张锦根为公司复牌忙得不停,但他仍然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上海汽车齿轮总厂GF-6自动变速器是通用公司的新一代变速器,主要用于出口。而柳州上汽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的产品,完全是上汽自主研发的,主要用于上汽通用五菱的微车。”到2007年,该公司将生产SC69五挡手动变速器18万套。
柳州上汽变速器公司的成立,仅仅是上汽全国零部件布局的一角。据记者了解,在上海,上汽与德国大众合资的上海大众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年底将开始生产小型轿车的新一代发动机,设计产能为年产30万台发动机;浦东金桥和嘉定安亭两大零部件园区也正式投入建设,两大园区集中了众多为汽车产业提供配套生产的零部件企业。
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上汽今年6月接连启动了两个发动机项目。一个是上汽通用五菱在柳州斥资32亿元建造发动机工厂 ,全部建成后产能将达到50万台,为上汽通用五菱的车型提供汽车“心脏”。另一个是位于烟台的上海通用东岳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投产,将生产全新一代1.6LDOCH发动机和1.6LSOCH 发动机,为上海通用的雪佛兰新赛欧、别克凯越等车型配套,设计生产能力为两班年产 37.5万台。这两个发动机项目,是上汽迄今为止在外省市投产的最大的发动机项目。
至此,上汽的全国零部件布局已经非常清晰,即以上海为中心,辐射中部和西部等区域,完善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布局。
三大战略打造全国布局
核心零部件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支持整车的壮大,上汽精心布置的零部件生产格局也是为整体发展战略服务。
发展全系列车型是上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上汽曾是三大集团中惟一以乘用车为主的企业,但现在上汽已经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迅速延伸到商用车领域。收购双龙,并购青岛颐中,重组江苏仪征、柳州五菱、金杯通用,上汽集团正逐步成为集轿车、卡车、客车等全系列车型的汽车制造商,让上汽集团在产品结构上改变目前过分依赖轿车产品的弊端,构建起更多元化的产品结构。
扩大整车,尤其是微车的产能是上汽的另一策略。随着能源压力的不断加大,微车市场正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一大亮点, 同时也成为上汽新的增长点。上汽借上汽通用五菱收购颐中(青岛)运输车辆制造有限公司为契机,在青岛建立专供北方市场的微车生产基地,实现年产6.8万辆微型客车。“目前上汽形成广西柳州和山东青岛南北两大微型车生产基地,微型车产量有望在未来几年从国内第二位上升到首位”,上汽有关知情人士透露。
另外,上海大众三厂改建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该厂将作为途安多功能轿车全线产品和未来其他新车型的生产基地,并将为上海大众提升15万辆产能。以生产中高档车为主的上海通用南部厂区也已建成投产,将为上海通用新增16万辆以上的生产能力。
全国布局则是上汽整体战略的另一特色。无论是上文提及的零部件全国布局,还是整车布局,都可以看出,上汽的战略布局是以东部上海为中心四方出击,南至广西、西至重庆、北至辽宁和山东。
“这是一个长远的布局,不只关注眼前一城一池。”上汽股份董事长胡茂元曾公开这样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深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将中国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棋局来全盘运筹,才能在高起点的国际竞争中更充分地发挥本土企业的竞争优势。依靠与各地优势资源的合作共赢,上汽将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全国布局,这是上汽实现下一步目标的重要前提。
瞄准“6+3”集团
苦心构建全国布局,上汽的发展目标究竟是什么?上汽集团股份公司总裁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胡总最近在上海汽车股东会议上透露集团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
从记者拿到的资料看,在上海汽车近日召开的股权分置改革相关股东会议上,公司董事长胡茂元表示,“上汽到今年年底的产能可以突破100万辆,包括韩国双龙的14万辆,上汽的产能可以达到102万辆。上汽‘十五’规划就是产能翻一番,实际上上汽已经提前一年完成目标。”
“‘十一五’期间上汽要把产能做到200万辆,也就是10年翻两番。‘十一五’完成后,上汽在国际汽车业的排名将在6位以后,10位以内。”
目前全球汽车业形成了“6+3”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克、丰田、大众、雷诺-日产6家巨型跨国公司,加上相对独立的本田、标致-雪铁龙和宝马3家公司。这9家公司的汽车年产销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约为92%。资料显示,前6家汽车巨头的产能超过400万辆,后3家汽车巨头的产能也超过200万辆。胡茂元所说的“‘十一五’期间产能达到200万,做到6位以后,10位以内”,显然是瞄准了“6+3”集团。
不过瞄准“6+3”集团的显然不止上汽一家,世界很多汽车企业都在虎视眈眈。5年之后,“6+3”阵营中会不会第一次出现中国企业,我们还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