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移师中国 自主研发是突破口

2005-10-11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苏州市政府主办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会于2005年9月15-18日在苏州国际汽车城举行。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及国内共42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参加了此次盛会,展品涉及汽车发动机、底盘、汽车电子、汽车机械及其他汽车内饰等,展览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

    除展示汽车零部件产品外,大会还举办了8场高峰论坛和10场采购信息发布会,这些活动更成为了会议的亮点。

    全球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移师中国 

    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对国内市场的垂涎,虽然已经成为路人皆知的秘密。但研发将以中国为中心,还是有点让人始料不及。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也取得了迅猛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对主要零部件工业企业(含车用发动机)的统计,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2003年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比1998年分别增长194.1%、468.6%,国内已出现了一批以零部件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企业。

    走进苏州汽车城的展厅,似乎进入了一个汽车零部件的世界,小到一个线束,大到一个轮胎,从汽车的发动机、行驶系统、传动系统到制动系统,产品总计超过2000个。在高新区展厅,最引人注目的是韩国万都底盘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展示的转向系统和ABS。从2002年投产以来,万都的产能和销售量每年都在翻番,目前转向系统的产量达到24万台,ABS达到17万套。万都为一级供应商,直接为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等配套,同时为苏州带来了几十家二级供应商。目前,高新区已拥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100多家,有美、日、韩、荷兰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0多家独资企业,产品包括从底盘、轴承、尾气过滤装置到汽车扬声器、倒车雷达、喷油嘴、线束和车用空调系统等,大多数为世界跨国汽车巨头配套,产品属于世界领先水平。如积水中间膜(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玻璃中间膜全世界产量最大;NGK的蜂窝陶瓷占世界市场40%的份额;雷贝斯托摩擦产品(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离合器片在国内为上海大众、一汽、东风、重汽、上海通用配套,并出口到国外30多个国家及地区。

    目前世界知名的汽车和零部件厂商均已进入中国市场,对于全球的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来说,中国都是一个诱人的大市场。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国际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到中国建厂,在合作的同时也把零部件的研发工作向中国转移。

    一些高端产品领域,凭借其技术垄断优势,和海外工厂结合起来,以求攫取高额利润;适应本土汽车制造商OEM和出口返销的需求,从实现内部化市场角度,以求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可以就地雇佣本土化的、训练有素的高级科研人才;可以降低研发成本;在科研集聚环境下,有利于吸取当地的科研成果,特别是一些工程软件产业成果,提高其创新活动的成功率;配合跨国汽车零部件区域性总部在中国的设立或迁移,实现其系统化的战略布署。同时,也是为了更好满足东道国政策要求,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

    如德国博世公司,是世界最大零部件供应商之一,早在1997年就在上海合资,建设上海联合电子汽车电子中心。2005年在无锡建立博士柴油机系统技术中心。另外,在苏州工业园的汽车技术中心,已在建设中。2004年7月,美国德尔福系统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其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巴腾伯格三世,在上海参加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中心的奠基仪式。同时,德尔福还和上海同济大学设立德尔福奖金,和清华大学,会同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建立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全球知识中心,以推动中国与全球汽车重要领域的活动。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情报研究所总工程师黄永和认为,外资零部件在中国设厂对中国的汽车产业是有利的。这将调整中国零部件的产业结构,形成零部件产业规模。目前中国的很多零部件企业都是依附于整车厂的,外资的到来,将促使那些规模小的企业被淘汰,使中国出现更多的“巨人零部件企业”,提高竞争力。

  优势尚存

    众所周知,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意义,决不亚于整车,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产业。近几年,而作为汽车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在逐渐增加,带动了冶金、橡胶、燃料、能源、服务、交通、旅游等下游产品产业的发展。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陈伟农认为,现代整车厂除了车身、发动机等少数关键零部件自制外,其他基本外购,目前外购比率已达到70%左右(原来为20%~30%)。一辆汽车由上万个零部件构成,现在汽车产业的市场化程度高,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步走向独立,地位越来越重要。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和水平决定汽车产品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汽车产品的用户忠诚度及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就OEM市场而言,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朝战略合作伙伴方向发展。零部件供应商数量呈减少趋势,供应配套关系由原来较为松散的“货比三家”开始转向“2/8原则”,“整零”相互依存度增强。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汽车降价,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将影响到零部件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投入发展。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应做到合作共赢发展。 

    售后市场,服务模式朝现代服务业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国汽车消费主群体从公务市场向私人市场转变,普遍越来越关注售后服务的质量。品牌专卖店在具有技术优势和货源优势的同时,存在最为明显的不足是经营成本过高;汽配城配件品种齐全,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但是配件质量较难保证。这样,市场环境蕴育渐趋成熟的新型现代服务业——连锁快修养护业、连锁汽配超市以及大型第三方物流将会在中国壮大发展。

    与会企业也纷纷表示,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一方面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的扶持,另一方面行业内的企业也要协调,同时更需要建一个供这些企业发言的平台,建立一套进行有效沟通的机制。应运而生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会”将为优秀零配件企业争取政策环境的改善创造良好的机会,促进其融入世界体系、加快参与国际分工的步伐。大会以推动中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整合行业资源和促进国际合作为目标,探讨影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帮助企业实现“国内创品牌,国外争市场”的目标。

    国内汽车的价值链正在向零部件领域转移。以2003年为例,全年实现汽车产业销售收入9290亿元,其中零部件销售收入为3003亿元,约占总量的1/3。2004年零部件产业实现4400亿元销售额,已经基本上与整车销售持平。按照国际运行的标准,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应为1:1.7,由此可以推算,这一切都为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留下了很大的提升空间。

  自主研发是突破口

    现在有一种说法,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要生存与发展,现阶段只能走与国际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合资合作的道路。至于自主品牌,缺乏技术研发能力的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目前显然力不从心。只要有市场,零部件是不是自己制造无所谓。

    对此,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认为,这种做法短期内可行,但长远不利于培育我国零部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谈不上做大做强。通过与外方合资合作,引进外方的技术、产品、资金和管理,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我们的技术研发水平,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这才是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吸引了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纷纷进入,长期只能追着整车屁股后面跑、发展滞后的我 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由于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先天不足,时刻面临被跨国巨头吃掉的危险,亟待突围。

    资料显示,目前在中国,外资零部件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97%,而国内零部件企业的比重为1.21%,许多外资企业仅将中国作为零部件的生产基地,在中国当地并没有进行太多的研发。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内汽车业要与国际同步。到时,所有零部件厂商都要走与厂家同步研发的道路。如果现在国内零部件厂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还是有能力在技术方面与外资、合资企业进行较量的。

    姚春德分析,安全、环保、节能、防盗、智能化、网络化是当前汽车及零部件工业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轮胎压力监控系统TPM、燃油共轨喷射系统、智能巡航控制、智能防盗系统、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等都是应市场需求而涌现的高新技术汽车零部件产品。展望2020年,车用动力85%仍将是传统的内燃机。混合动力将占10%,燃料电池和电动车也会有一定的份额。汽车零部件行业,特别是系统集成的零部件大有可为。

返回列表

上一条: 法国汽车配件制造商本土遭遇增长瓶颈

下一条: 日美汽车贸易烽烟再起 缘起德尔福宣布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