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汽车零部件巨头大兵压境 国内厂商寻求突围

2005-09-13

  近年来,随着"6+3"(通用、福特、丰田、戴-克、大众、雷诺-日产、宝马、PSA和本田)跨国汽车巨头纷纷加大在华投资力度,国内汽车零部件配套需求迅速看涨。预计到2010年,我国本土汽车零部件需求将高达18000亿元。

  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巨大的市场潜力,对跨国汽车零部件集团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面对国外巨头的大兵压境,长期只能追着整车"屁股"后面跑、发展滞后的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由于技术和研发能力不足,时刻面临着被跨国巨头吃掉的危险。

  本土企业缺乏竞争力

  据统计,在全国50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目前有1200多家是外商投资企业,且其中大多是世界500强企业。目前,世界头号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在我国已设立10多家独资和合资企业;伟世通在南昌、北京、长春、上海设有工厂,并将其亚洲总部从日本东京迁往上海;另一零部件巨头博世也在我国拥有150多个汽车售后维修服务站。跨国汽车零部件集团以其雄厚的资本、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运作经验,很快在我国占据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零部件行业面临的最大危机是研发水平低,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定点零部件生产厂家为2000家,实际上超过了5000家。这些企业规模小,80%以上的销售额在1亿元以下,年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只有130家,50万元以下的高达2700家。国内零部件企业生产成本高、行业整体效益低下,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原材料密集型企业。一些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如燃油喷射系统、转向系统、传感器、制动系统等无一不被国外企业控制。

  由于技术上无优势,又没有自主品牌,国内零部件企业只能模仿别人的产品生产。随着整车企业特别是合资企业实行全球化采购,在新车型中,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很难跻身其中,不仅不能与跨国巨头竞争,且面临丢掉传统市场的危险。

  退出?留守?跳跃?

  上游原材料涨价,加之下游整车厂商的压价,汽车零部件企业可谓是夹缝求生,一些实力较差的企业已难以为继。记者在与河北力源活塞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建华的交谈中,真切地感受到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很多人都说中国是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但在这个基地里,真正被上规模、上档次的国外主机厂视为战略合作伙伴的零部件供应商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于建华从自己企业的现实情况说明了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尴尬处境。

  在他看来,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只能进行满足国产化要求的适应性开发,不能从事超前、高科技开发和系统性开发。这表明,虽然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开发能力有所提高,但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摆脱不了引进消化型的技术创新模式,陷入了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自主开发能力成了制约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有着十几年汽车零部件行业摸爬滚打的经历,于建华深谙行业发展现状。他介绍说,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多数和三轮车、农用车、微型车、摩托车业一同起步,由于起点低,只能生产那些技术含量低的"一般"产品。在高档轿车安全系数越来越高、高档柴油机装备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本土零部件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如果不能跃上一个更高端的平台,最终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被蚕食的可悲结局。

  "退出?留守?跳跃?未来的道路该怎样走一直是我感到困惑的事情,甚至在企业是否要转型的问题上踌躇徘徊。"于建华说这番话时眉宇间掠过一丝忧虑。

  于建华认为,要想和国外零部件企业同分一杯羹,最起码的是要建立研发中心,并具备能满足高档车型需要的工艺、设备和管理。有人估算,外资占据轿车零部件市场份额的80%以上,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外资控制的企业达到90%,甚至更高。

  "那么大的投资,资金哪里来?现在从银行贷款太难了,可是不投就只能等死。"目前,资金不足是困扰这些企业的最大瓶颈。于建华说,一个研发中心最少需要5000万元资金,这是一笔非常大的投资。如今零部件企业利润太低,又得不到政府和国外同行的融资,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很难跃到一个高的层面上去。"越先进越赚钱,越落后就越赚不到钱,所有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都是这个问题,他们不是不尽心、不奋斗,确实是无能为力。"

  于建华进一步阐释说,光有研发中心这一硬件还不够,必须要有专业过硬的研发人才,这些人才国内非常少,必须从国外引进。另外,还必须要有先进的设备,否则做不出高精度的汽车零部件。

  于建华认为,一旦和汽车主机厂脱节,汽车零部件企业就只剩下被淘汰的结局。"汽车工业是典型的金字塔型产业,没有强大的零部件工业做基础,汽车工业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必须从政府层面提高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重视程度。"于建华呼吁,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技术创新不能再沿袭当前这种模式,应尽快从引进消化型过渡到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模式,并迅速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模式转变。在向这个模式转变过程中政府应该给予必要的支持。

  四方面寻求突围

  "没有扎实的零部件技术基础,谈整车开发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专家对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普遍表示出忧虑。专家指出,虽然中国零部件企业在核心技术,如动力总成等方面与国外差距不亚于整车研发技术,但绝不能因此轻言放弃。作为零部件企业,不能埋怨,只能自强,其出路在于整合资源,调整产品结构。

  专家认为,零部件行业要在四方面寻求突破:一是注重研发。实在研发不了的,就找合作伙伴。二是结构调整。三是向模块化进军。四是走品牌之路。面对国内零配件企业散、乱、差的现状,兼并重组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选择摆在众多零部件企业面前,政府应用"无形的手"来推动这个进程。

  专家的意见正好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关于"零部件及相关产业"部分的内容不谋而合。该政策提出,汽车零部件企业要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主机厂的产品开发。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要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在一般汽车零部件领域要形成先进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该政策同时强调,国家将制定零部件专项发展规划,对汽车零部件产品进行分类指导和支持,促使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对能为多个独立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配套和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国家在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融资以及兼并重组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

  业内人士表示,汽车产业政策虽然明确了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要求,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但是要达到目的还任重道远。

返回列表

上一条: 沪全面发力汽车零部件业 整车业随后跟进

下一条: 美三大汽车在中国采购 零部件出口跑在整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