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中国成本卖美国价格”值得借鉴

2007-03-29

3月14日《证券时报》两会专题刊载文章

  全国人大代表、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全球化是企业更好发展的必然过程,因此要积极地走出国门,在全球化的视野中去配置资源。他提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万向“用中国成本卖美国价格”的模式,把企业的增值能力做得更大、更强。
  鲁冠球说,全球化已经成了目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对此,企业家心要“热”,头脑一定要“冷”。必须认识到,对于企业来说,全球化是过程,不是结果;是发展的形式,不是目的。鲁冠球认为,企业的目的是依托全球化,在更广的范围组合更优的资源,以更快的速度获得更大的增值效应,实现更好的发展。
  他说,万向是较早走出去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从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到企业走出去,尝试国际营销、国际生产,到国际资源配置。现在,万向的产品可以在国内或国外制造,也可以国内粗加工国外精加工,完全根据市场的需要,动态地组织生产、组合资源。
  他举例说,在美国的零部件市场,很多中国产品竞相压价,拼得你死我活,美国人还要反倾销,官司打来打去,结果是我们的企业离核心市场越来越远。万向的模式是把两边的资源进行有效互换和嫁接,用中国的成本,卖美国的价格。比如,美国的制造成本高,我们通过收购把部分产品或工序拿到中国来做,并把中国的制造企业作为它的新增生产能力,这样,成本下来了,产量上去了。
  同时,他还建议,中国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收购一些企业设计、开发能力强的外国企业,把它转型为以技术研发为核心,以后续加工和装配为基础,以客户服务为根本,这样,企业的增值能力就显现出来了。
  他告诉记者,到目前,万向在北美收购的企业年平均投资回报率都在100%以上,原因就是万向运用了这种动态的组合能力,构建了这种高端增值的结构。近十年来,万向的产品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46%。并且依托这种能力,使万向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专利最多的万向节专业制造企业,不仅通用、福特与我们有较好的合作,2002年,美国伊利诺伊州政府还命名每年8月12日为“万向日”。
  鲁冠球说,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而全球化是现阶段满足这一需求的最好形式。所以,全球化是企业更好发展的必然过程,但不是最终结果。树立“中国经营制造”理念,通过联合海外企业,将国内外的资源进行有效置换,将部分产品和工序转到成本较低的中国来做,扩大国内制造企业的新增生产能力,再将产品按照国际市场价格销往国际,以“中国的成本卖美国的价格”,达到互利共赢,实现“在洋人的地方,用洋人的资源,做洋人的老板,赚洋人的钞票”的目的。

返回列表

上一条: 世界汽车6+3格局转向4+X 美国汽车走下坡路

下一条: 科学引智华冠科技帮助农户增产创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