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e News

中国驻外使节为浙江企业“走出去”把脉

2005-10-28

    带着阿尔卑斯山的雪花,裹着马六甲海峡的暖风,披着尼罗河畔的花絮,握着加勒比海的浪花,中国驻五大洲40多个国家的使节,日前汇聚在秋水如镜的西子湖畔,参加驻外使节与企业家座谈会,为浙江企业海外发展竭诚服务。外交部纪委书记乔宗淮、副省长钟山参加座谈会。外交使节们以驰骋国际外交舞台的出色才识、丰富阅历和广阔视野,聚焦一个区域经济的团队现象——浙江企业如何“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因此,有人说:“这是‘世界眼光’的集体会诊。”

  10月22日,当这批外交官踏上浙江的土地后,迎面扑来的便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温州,在绍兴,在义乌,他们看到浙江改革开放的巨大变迁,看到了浙江人民奋发有为的时代奇迹,为经济外交的新实践获得了丰富的营养。

  而对“走出去”充满冲动和激情的浙江企业家,热情期盼向这些以往只在报端见到的外交官相见求教,倾诉海外创业的成功和艰辛,渴望了解世界经济的风云走势,汲取“与强手过招”的竞争力,实现自主创新的不懈追求。

  风云际会,运筹帷幄。于是,外交官面对浙江企业家,赤诚相见,坦诚直言,话题紧紧扣着一个新时期命题——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走出去”,准备好了吗

  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团长沙祖康:我对浙江企业“走出去”满怀希望,首先要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起步早,如美国政府部门参加涉及经济问题的国际会议之前,都会向企业发放调查表,一些发达国家的外援,也是与企业的出口产品等挂钩的。

  要培养通晓国际通行规则的国际人才。这次我们来温州考察,听到一些温州人以不懂外语照样可以在国外做生意而自豪。我对他们说:“如果懂外语,不就更厉害了吗?”企业要“走出去”,要在国际商海中搏击,就必须了解贸易国、投资国的法律、政治、文化,必须遵守“游戏规则”。

  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参赞谈践:企业要“走出去”,需要了解和遵守国际通行规则,善于运用规则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事实上,企业在国内外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有很大的差距。企业在国内发展,有政府和民众的支持,对本国的政策法规、风俗习惯以及文化都非常熟悉。但到了国外,由于文化、历史的差异,政策、法规的不同,以及贸易、投资国政府及民众的某些心态,我们的企业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在那样的环境中发展,既要了解贸易和投资国的特殊国情,也要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以此来保护自己,做大做强。

  作为一家“走出去”的企业,应该熟悉和适应国际经济组织所通过的,具有约束力或国际影响的规定,如世界贸易组织通过的乌拉圭回合协议,其他还有劳工、环境条款等。

  举世公认的中国传统中药青蒿素,是治疗非洲疟疾最有效药物,但进入非洲国家必须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和认可,但是至今还没有一家中国企业的青蒿素成药获得这一评估和认可。这就让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缺少强有力的资质认可,随时有可能遇到麻烦。此外,企业在当地的产品宣传、市场准入等方面都会遇到阻碍。当然,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也可能有偏见。但这一关必须要过。目前,包括浙江的华立集团在内的一些企业,正在积极地申请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

  “走出去”的企业,若要熟悉诸多国际通行规则和贸易国、投资国的诸多政策法规,的确有一定困难。这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自身三者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强引导,行业协会要积极提供服务,企业要有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可以自己培养,也可聘用贸易国、投资国的人才。

  “走出去”商机无限

  中国驻希腊大使田学军:当前,欧洲一体化进程出现了一些变化,这正是我们浙江企业“走出去”非常关键的时期。最主要的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东欧特别是巴尔干地区的市场份额。

  希腊过去总是“向西看”,现在也同时“向东看”。他们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格局平衡,有利于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互补。特别是中希两国分别承办本世纪初两届奥运会,有许多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利益。现在,希腊兴起了“中国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学习中文。再则,希腊80%的华侨来自浙江,有一定的人缘基础,有些企业已经打开了局面,正泰集团的电器已经进入奥运会场馆。

  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关键看是否作好准备。对浙江企业进入欧洲、尤其是希腊的前景,我非常看好。但是,作为有志于“走出去”的浙江企业,要熟悉掌握和善于利用当地的法律和市场游戏规则,搭建企业战略联盟,避免内部恶性竞争,学会处理与当地企业和主流社会的关系,必要时应适当让出一部分利益,这有利于在当地树立良好的形象。

  还请注意一点:在希腊要注重与当地商人的合作,让对方接受你,培养友好感情,这就赢得了人缘基础。

  中国驻美国芝加哥领事馆副总领事堂英:我第一次来到浙江,看到浙江的变化,确实令人激动。作为驻外使节,有责任把浙江企业介绍给美国。我领事馆辖区有美国中西部的9个州,芝加哥市曾经荣获“最佳吸引外资城市”的称号,那里有浙江商会、温州同乡会,他们爱国进步,生意也很顺利。但是,还是有许多人不了解浙江,倒是知道中国有一个义乌。可能与这几年到芝加哥的推介活动很少有关。

  其实美国的中下层百姓和中间商对中国商品很喜欢,他们从中获得了不小的实惠。浙江的万向集团进驻芝加哥已有12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次回国前,商务参赞告诉我,万向集团已在当地收购了8家企业。这说明,浙江企业在芝加哥地区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广阔。在我们领事馆的商务网站上,每天都有商情更新,公布9个州的市场信息,可以随时查询。浙江企业来芝加哥发展,可多和我们领事馆联系;有什么事,我们可以一起出谋划策。

  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徐坚:目前正是中国企业到罗马尼亚投资经商的机遇期:罗马尼亚百废待兴,正在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为发展本国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中国产品尤其是轻纺、轻工产品在罗马尼亚已经有了较高的认知度。罗马尼亚劳动力素质高,且成本并不昂贵,每小时为0.65美元,而且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家电、轻纺、建材、农业等方面都比较适合浙江企业去投资。

  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梁银柱:浙江与纳米比亚有很密切的关系,至今浙江已派了3批医疗队到纳米比亚,尤其是针灸已经赢得了当地政府官员和商人的赞赏。还有很多浙江民营企业在纳米比亚投资经商成功,通过小生意发现了大市场,再进行投资扩大再生产,如水厂、砖厂、毛毯厂、洗衣机厂等。许多政府官员和商人经常到大使馆来,希望使馆能够牵线搭桥,与更多的浙江民营企业家进行经贸合作。为此,我此次还带来了一份合作清单,项目包括眼镜、大理石、花岗岩加工、葡萄种植、水产养殖、医药、纺织厂等。有意合作的企业家可以登录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馆网站,查询合作信息,需要进一步的信息,大使馆非常愿意提供帮助。

  “走出去”不能急功近利

  中国驻摩洛哥大使程涛:摩洛哥与西班牙只是隔着直布罗陀海峡,历来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当地人非常喜欢浙江的产品,茶叶90%以上来自浙江。有家缝纫机公司在摩洛哥生意不错,赚了不少钱,又在当地投资办起了模具厂。

  不过,浙江去摩洛哥的人不多,可能是因为语言交流的障碍。摩洛哥政府有位领导人跟我说:欢迎中国人到摩洛哥来。他不是要援助,而是希望合作,投资经商办厂。他可以用最优惠的政策、最快捷的办事速度来提供服务。

  浙江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创业,就要有当年初创时期的那种艰苦奋斗精神,那种闯劲,不能像蜻蜓点水那样走一圈。可以先搞短线的项目,从小打小闹起步,不可一开始就指望一夜之间抱一个大金娃娃。我认识一个台湾人,他在摩洛哥干了12年,什么困难都遇到过,什么苦都吃过,现在是个富豪了。

  比起早先的老华侨,现在的商人好像有些急功近利,想等到什么条件都具备了,他才肯“走出去”。事实上,任何机遇都和风险连在一起。要是现成有钱可赚,人家早就捷足先登了。由于急功近利,还会产生另一种现象,就是不择手段,捞一把就走。

  我希望浙江的民营企业家,“走出去”就要准备艰苦创业,准备打持久战。今天,我们先挂个号,你们到摩洛哥来,有事没事都可以多多沟通。

  中国驻巴林大使吴从勇:包括巴林在内的海湾六国正在进行经济一体化,将统一电网路网,还有可能统一货币。这对浙江企业来说,肯定是商机无限。但是,巴林每年要开类似中国“广交会”的商品展销会,已经好几年了,我没有看到浙江的企业来过。或许,有人觉得这个国家太小,市场不大,做不了大生意。事实上,在有眼光的企业家眼中,商机无处不在,就看你是否善于捕捉。

  劳动密集型优势也要与时俱进

  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高玉生:在乌克兰市场上90%以上的鞋,都来自中国,据说绝大多数是浙江企业生产的,所以有人说“浙江鞋走遍乌克兰”。乌克兰的敖德萨是前苏联最大的港口,这里有一个名叫“七公里”的市场,来自义乌小商品市场的集装箱从远洋轮船下来,就直接在这里批发。这些浙江商品正好适合当地消费水平,乌克兰人总的评价是4个字:“价廉物美”。

  这次来浙江,感受到浙江的产品确有劳动密集型的优势,而且这个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是无可替代的。虽然有的国家劳动力成本还要低,但是劳动密集型的优势是综合优势,还包括劳动力素质、经营理念、技术水平,浙江不少企业具备了这样的综合优势。因此,我们不可妄自菲薄,认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没有出路,恰恰是欧洲某些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没有前途的,对外“设限”来保护自己也是没有用的。

  但是,这个优势也要与时俱进,产品要升级换代。从乌克兰市场发展特点看,鞋类制品销售已呈现出正规化、品牌化、高档化的特点。以前中国鞋近一半是在露天市场上卖的,现在当地人买鞋都看中专卖店、连锁店。如果我们的鞋业制品出口还停留在量大价低、渠道不正规的旧模式上,不进行品牌化和正规化的战略调整,今后将很难站稳市场。

  国际贸易摩擦和纠纷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今后还会有,有些问题值得我们自己反省。但乌克兰对中国比较友好,市场合作空间比较大,这样的冲突可能会少一点。而且,我认为,乌克兰不可能发生像某些国家出现的“烧鞋”这样的极端事件。

  我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与乌克兰形成了产业互补,浙江的企业可以吸收和引进乌克兰高科技的人才和项目。今年初,乌克兰科学院的9位专家到浙江进行实地考察,提供了生物、化工、半导体、物理、信息等方面的科技合作项目112项,据说已经有了合作成果。

  关键是走进去、走上去

  中国驻法国大使赵进军:中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这首先要求,企业自身的产品具备自主的品牌,能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比如海尔产品就能以其良好的品牌赢得市场。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和国内外竞争对手一体化的赛场上,只有世界品牌才有世界级比赛的参赛资格。中国企业要么成为世界级品牌,要么沦为世界级品牌的“打工仔”。

  但是,现在浙江有很多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拥有了一定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以及人才资源,有的企业还有条件实现跨国并购。加上浙江人特有的艰苦创业、吃苦耐劳、敢为人先、团结互助的创业精神,浙江企业一定能开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局面。目前,温州正泰集团,已在30多个国家销售产品,正准备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

  “走出去”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有周密的准备。条件不具备时,就不要勉强。作为企业,必须首先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一个产品要“走出去”,没有达到一定的质量很容易毁了品牌形象,在出口产品的数量上也要经过论证和分析,否则容易授人以柄,造成摩擦。在不久前的中欧纺织品纠纷上,法国是反应比较强烈的国家,主要是担心大量的中国产品涌入会冲击本国的轻纺工业。中欧之间出现纺织品纠纷是正常的,也是在世贸组织框架内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的。但这一事件的启示是:我们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应学会规避不利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要学会运用各种现有的国际规则维护和捍卫自己的利益;同时也要通过兼顾他国利益来得到理解和支持。曾经有一家浙江企业去法国参展,结果被法国的一家企业以侵犯知识产权告上法庭,法院审理后判中方赔偿1500万欧元,后在大使馆多方斡旋下,经过十几轮谈判,达成庭外和解,对方同意在中方赔付5万欧元、承诺不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发展合作关系。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只是开始,关键是今后能否走进去——进入国际市场的纵深地带,走上去——发展国际水平的高端产业,真正成为敢于和善于在国际商海中搏击的跨国企业。

  “游戏规则”是把双刃剑

  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团长沙祖康:“游戏规则”是双刃剑,看你会不会用。“走出去”的企业不仅要敢于应诉,也要善于起诉,打官司是正常的,要敢打善打,但前提是要培养人才,没有人才,肯定是要吃亏的;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同行业的企业之间要团结协作,而不能为了自己走出去而与其他同行业企业自相残杀,竞相降价;企业“走出去”一定要有长远眼光,要有诚信,才能走得出,站得住,路才会越走越宽,这方面的教训已经很多了。当年,中国人在与俄罗斯边境贸易中,把鸡毛服当羽毛服卖,把假酒当名酒卖,砸了牌子,毁了形象,后来,中国有的企业的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就非常困难。

  中国驻阿联酋大使张志军:浙江在阿联酋有两三万人,经商办企业的成功人士有不少,义乌、温州还在迪拜建起了具有规模的商品城。现在,阿联酋正在改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城市基础设施,到处大兴土木,急需建筑劳务和建筑材料。但是还应当清醒地看到,有些企业规模小,不上档次,有短期行为,自相压价,扩大再生产和开发新产品也只有靠民间借贷。像这样的企业,往往没有在当地注册,遇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在阿联酋,由当地商会设立了一种制度,就是“供货名单制”,哪家企业兜售假冒伪劣产品,哪家企业发生不正当竞争行为,一经发现就记录在册,这就上了“黑名单”,等于这家企业在阿联酋全境被封杀。因此,进入阿联酋的浙江企业必须从第一笔供货开始,就要诚信守法,绝不可抱有侥幸的心理。其实,这也是“走出去”的经营道德底线,如果连这么一点都做不到,那么到国外市场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Return

Prev: 国家汽车出口基地选拔冲刺 候选者终极对决

Next: 零部件布局浮出水面 上汽瞄准“6+3”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