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6
“万向”在美国投资的成功之道——
避开美国政治争斗 尊重市场游戏规则
本报华盛顿12月5日电 “从法律上说,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因为独家投标可以流标。但这不是因为投标方的问题,而是招标方的问题,是墨西哥政府没有组织好。”在墨西哥取消中铁建联合体中标之后不久,万向美国公司高管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
万向美国公司是中国企业万向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中国投资美国制造业、新能源和房地产的先锋企业。目前,在美国道路上行驶的每三辆汽车中就有一辆使用万向美国公司生产的零部件。该公司2013年在美汽车零部件销售额近40亿美元,对美国房地产投资约37亿美元,规模居中国企业之首。
20年间,从一粒“小种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万向在美国的投资是一个成功的故事。接受采访的这位高管,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讲述了万向美国公司成功的那些主要原因。
首先要看到,与中国政府一样,对于海外投资,美国政府也是极力欢迎的。美国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其中一个例子是,当一位州长会见中国投资人时,赠送的纪念品上都会刻有投资者的名字。
得益于这一环境,近年来,万向在美国的投资步伐加速,特别是并购不断。2012年12月,万向集团美国公司以近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电池生产商A123系统公司。今年2月,该公司又以约1.5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拍得美国插电式混合动力跑车制造商菲斯科的破产资产。
在最为引人注目的A123系统公司收购案中,万向的竞争对手、美国老牌企业江森自控,聘请了多家美国最好的游说公司,美国媒体也对万向进行了大量负面炒作,但万向最终将项目漂亮拿下,不仅让江森自控在法庭上赔了钱,也输掉了名声。
这位高管称,A123案例反映出投资美国的两个重要原则:第一,要避开美国国内政治争斗;第二,要尊重美国资本市场游戏规则。
对于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许多中国公司存有两种误解,一种是常把议员声音理解为政府的声音,另一种是把媒体声音等同于整个美国社会的声音。事实上,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议会、法院和政府分别掌握立法、司法和行政权,此外还存在着被誉为“第四权力”的媒体。这四种权力都声称代表美国,但各自的角色定位却很不一样,媒体要寻找和发布新闻,议员要发出声音来寻求连任。
从传统意义上讲,特别是从投资角度看,真正代表美国的则是那些行政部门,即白宫、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是由这些部门批准投资项目的。这些行政部门是“绝对”欢迎你来投资的,只要不给它出难题,不把投资问题变成政治性话题,通常就不成问题,否则他们将很难单独处理。
接受采访这位高管表示,万向收购A123系统公司时,美国媒体炒作了两个最敏感的政治性问题,一是渲染中国公司正在“窃取”美国技术,二是炒作中国公司正在“攫取”美国纳税人提供了资助的企业资产。
万向没有掉入这一陷阱,不争辩也不介入这些政治性问题。“因为你一争辩,媒体就开始炒作;媒体一炒作,议员们就很激动;议员们一激动,就会给行政部门施加压力;行政部门受到压力,就会小心。那些州长、部长害怕万一因判断失误损害所谓的美国国家安全利益,可能会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同时,万向严格按美国破产法的规定来进行收购。美国破产法庭判决江森自控使用了“非正常手段”干扰破产程序。
这位高管把美国的法规体系比喻为一辆在轨道上运行的火车,轨道是既定的,政治争斗的影响相当于“风”,风一吹,火车就会摇摆,最愚蠢的人等于是爬到车顶上去跳舞,风一吹就会掉下来。其实,“风”过之后,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所以,“当美国媒体或者议员开始争吵时,你要做的就是跟着法律程序走,让渴望中国投资的行政部门来处理”。要“以夷制夷”,要善于利用美国的现有体系,而不是试图去重建另一套体系。否则就是在与整个美国体制作对。
这名高管认为,帮助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中国政府可以有所作为,不同阶段可以做不同的事。
第一种方式,是帮助企业“扫盲”。对于不了解美国投资环境的,中国政府可以收集一些投资案例,成功的、失败的均可包含在内,以供那些准备到美国投资的中国企业了解、学习。中国企业的学习能力很强,通过学习前人的案例,举一反三,见效会很快。中国企业在美国越来越成功,这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另一种有效的方式,是为企业提供交流平台。中美两国政府之间有很多交流平台,政府可以利用这些平台牵线搭桥,帮助中国企业联系那些最需要投资的美国地方政府。
中国企业还可大力借助美国国内的专业力量,如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咨询公司等,提高自己在美国的生存能力。这也是增加投资成功机率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这些专业力量对美国的了解程度比前来投资的中国企业要深刻得多。中国企业可能不太了解美国,但如果聘请这些体系内的力量作为顾问,就能帮助公司处理好与美国体制打交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