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者”,三个蓝色大字格外醒目。
电动汽车,正是万向集团,是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10多年前创造的一个梦。
10月29日,我们随中国工经联采访团,走进万向集团电动汽车电池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这是在上海世博会使用的汽车底盘,它的特点是整车采用了轻量化设计,比一般大客车轻800公斤,采用了电动汽车电池加换设计,使纯电动公交车能在固定线路上行驶。”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军说,“我们是国内电动汽车代表性企业,只做纯电动汽车,冒烟的汽车一定不做。”
这位在万向集团出站的博士后,选择留在万向,从事电动汽车电池的研发和管理。
在温度、湿度、洁净度都精确控制的电池车间,我们看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池生产线,这是万向的技术资本。电池的成本、性能、性价比决定了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程,经过三次配方体系升级,万向的电池生产设备已是第五代了。
1999年,万向集团开始涉足电动汽车领域,走的是纯电动汽车发展路线,实施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发展战略。2009年之前,万向一直处于研发试用阶段,真正进行产业化始于2009年纯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线的奠基。2009年4月,3亿安时锂离电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奠基,11月建成投产。到2015年将形成年产10亿安时锂电池的生产能力。
十多年间,万向集团为电动汽车投入达数亿元,到现在还每月亏数百万元。尽管亏钱,但投入依旧。今天,万向仍在不断缩短着“梦想”的长度。
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坚信,圆梦终有时。他说:“我们还要天天烧钱,继续烧钱,还要烧十年,我相信电动汽车一定有前途,到时候一定赚钱。”
由于万向等企业在发展电动汽车上的先行先试,我国电动汽车在公交线路上已有示范城市,目前,杭州、南京等城市都有了万向电动公交车,但家用电动汽车的道路还很长……
鲁冠球说,大方向不变,随时应变。
为了电动汽车这个梦想,万向集团以其它收入用于电动车的研发和产业化。近年来,万向集团得到了快速发展,一天利润超1000万元。四年前,万向集团以万向节产品获得首届“中国工业大奖”。从制造业到新能源产业,电动汽车、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煤―电―化―热综合开发与利用……万向集团完美转身。
“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完成,”鲁冠球挺起胸,头往后仰,底气十足。他说,我们的万向节已向新一代发展,新能源,尤其是电动汽车电池将成为我们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新能源产值将占总产值的20%。
“万向集团从不举行奠基仪式。2009年金融危机,为了响应温家宝总理提振信心的指示精神,我们特地为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线举行了一个奠基仪式。”鲁冠球听记者提问时紧锁眉头,大脑高速运转;回答问题得意处,哈哈大笑,眼睛只剩一条缝。发展万向集团,发展电动汽车,鲁冠球在行,在思。
“艰苦创业,大胆创新,克难攻坚,勇往直前,更是我们未来的努力方向。遇到任何难题,不退缩,不自卑,勇敢地迎上去,研究它、攻克它,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姿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人友,创万年业,永远要做到方向明确,信念不变,执着奋斗,勇往直前。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这恐怕就是掌门人鲁冠球心灵的追求。
鲁冠球有一句名言:“奋斗十年添个零”。
用发展眼光看,至少到2009年的40年中,这句名言是成立的。
第一个十年,万向集团第一个“万元户”出现在操作者中;
第二个十年,万向集团第一个10万元户出现在业务员中;
第三个十年,万向集团第一个100万元户出现在管理者中;
第四个十年,万向集团第一个1000万元户出现在经营者中;
2009年7月8日,万向正式提出了将“奋斗十年添个零”继续下去的目标。
第五个十年,年收入亿元的会是谁?
鲁冠球不加思索地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我想,一定应该出现在科技人员中,自主创新,科学发展,这是万向的希望所在。”他说,“我们万向现在最短缺的就是科技和人才。只要把万向的环境做好了,本地人才就会留住,外来人才就会流进来,那我就不怕了。”
造梦者,情未了……我们盼着万向电动汽车圆梦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