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e News

外资吃肉内资喝汤不再 汽配市场:溃散的防线

2005-08-01

    还剩下些什么,只剩下两滴冰冻的泪水,一滴化作酒添一分自醉,一滴沉落于岁月的潮水……

    这首歌对于描绘当下本土零部件产业的状况再恰当不过了。在国家产业政策保护中,中国零部件产业在先期进入中国的合资整车企业的带动下,有一批企业先发展起来;但是随着中国逐步被纳入世界经济轨道,对零部件产业的保护也随之减弱。而那些先前发展起来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在新一轮的技术升级中开始被淘汰了。

    节节败退

    在国内,一些地方的本土零部件企业正在沦陷。

    北京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基本上已经被韩国企业垄断了。在苏州、昆山等工业园区,可以发现更多的是外资或者台资汽车零部件企业。上海的零部件企业基本都在合资,而且在股权安排和利润所得方面也都在逐渐地掌控在合资外方手中:或被外方控股,或者是原属于合资企业的利润通过采购核心零部件,被层层盘剥到外方企业中去。剩下没有被合资的零部件企业开始逐步走上倒闭破产的道路,上海甚至有个部门专门来接管善后这些企业。

    在一些领域,本土零部件企业的溃败更是触目惊心。“当初国内搞车用仪表的企业规模还比较大,但是到现在不是被收购就是与人合资了;蓄电池也是这样,整个行业阵地都在丢失;齿轮厂也大批地倒闭了。”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部汽车产业损害预警专家陈光祖表示。

    外资对本土零部件企业的攻城略地仍在继续,而且直接从本土零部件企业内部打入,简单快捷而投入少。很多地方的国有零部件企业都在酝酿国有资本退出,这些国有企业有的在行业内已经做到前三甲的位置,如主要做汽车音响的江苏天宝科技有限公司在业内是老大地位,新近被伟世通收购。在新一轮的国资退潮中,由于政府部门所表现出的倾向,使外资在并购国资的进程上比内资企业更具优势。

    除了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并购国有零部件企业外,一些纯粹资本也在中国寻找投资汽车零部件的机会。北京有一家美国基金,正在中国积极寻找具有投资潜力的零部件企业,投资两三年后再转手卖掉。据一位同样做过类似投资的业内人士表示,最后的买家基本以国外零部件企业如德尔福、伟世通等为主。

    汽车分析师陈文凯指出,中国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市场还在OEM板块,因为中国汽车保有量仍然有限,售后市场的规模还不足;而众所周知,当前零部件OEM市场基本上被外资零部件企业所垄断。

    据不完全统计,外资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经占到60%以上的份额。更有人估计,外资占据轿车零部件市场份额的80%以上,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外资控制的企业高达90%,甚至更高。

    转机尚存

    在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沦陷的同时,陈光祖也指出了另外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将他们的研发中心(R&D)向中国转移,目前已经有100多家零部件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如德尔福、博世、伟世通、西门子汽车业务等汽车零部件巨头的研发中心在上海、苏州等地落户。伴随着研发中心的设立,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将其亚太区总部从香港、东京以及新加坡等地转移到上海、广东等地。

    “因为中国的科研人才成本很低,同时这样做也可以提升他们在中国市场上的配套能力。”但陈光祖也表示,跟随这些跨国研发中心来到国内的,还有一大批软件设计企业。“这些跨国公司的一些软知识储备,中国本土企业可以利用。最重要的是外资研发中心在中国扎根后,可以帮助中国培养大批科研人才,人才也将会随之流动。这是对本土零部件企业最大的好处。

    其实,长长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链也挽救了一大批江浙的民营零配件企业,他们依靠自己的低劳动力成本和细化的分工配套,正在外资尚且难以兼顾的中低端产业链上争食。

    上汽一位老专家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考察浙江一家生产密封圈的民营企业时,很惊诧这家规模不大的企业竟然能够在保证价格竞争力的情况下,还能达到德国人配套的质量要求。而在1986年还是一家乡镇企业的万向集团,如今已经成长为2004年度“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企业百强”的第二名。“当年因为想给上海大众配套而态度十分谦和的鲁冠球,如今我们再见面,他身边已经是前呼后拥的了。这些民营企业真的是发展起来了。”上汽一位人士表示。

    “我们去西班牙考察当地的零部件产业时,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当地企业的紧张,他们认为,中低端的零部件产业肯定会转移到中国和印度。”陈文凯表示,虽然国内的售后市场的潜力还没有发挥起来,但是欧美市场上由于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对售后零配件的需求量很大,甚至超过OEM市场需求,而且基本属于易损件。这就是中国大多数中低端零部件生产商的机会。在温州玉环县,大大小小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有1000多家,每年出口产值达10多亿元人民币。今年上半年,我国的零部件出口额第一次超过进口。

    但是随着中国零部件产业配套的完善,外资在零部件领域的投资越来越深入到二三级配套,以前“外资吃肉,内资喝汤”的状态,在外资步步紧逼的情况下,国内尚存一线生机的零部件企业能否置于死地而后生尚属未知数。

    “如果说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还有翻盘机会的话,那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民营企业。”上汽集团人士表示。但是有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以万向为代表的零部件企业,在系统集成的部件上仍然无法突破。“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去突破,这些企业现在也面临着进一步增长的瓶颈。”

Return

Prev: 矢志民族汽车 民企中顺的梦想与追求

Next: 零件市场蕴藏大潜力 汽车零部件尴尬图破